座位上的保险,你真的需要吗?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4-09 09:03:02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安全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自身在旅途中可能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否得到有效保障。作为一种新兴而备受争议的产品,“座位上保险”引起了广泛讨论。

所谓“座位上保险”,即乘客购买机票后,在选定航班、时间以及座位号之后可选择额外投保一份个人综合意外伤害或医疗费用补偿计划。这项服务通常由第三方公司提供,并与航空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进行销售。

支持者认为,“座位上保险”可以为乘客带来更大程度上的心理安慰和经济赔付。事实也证明,在某些罕见情况下确实有助于减轻不幸事件给当事人造成 的负担。例如,在2018年美国西南航空飞行过程中出现强力撞击导致1名女性被甲板玻璃喷碎并差点掉落失去生命之前, 她曾根据该公司推荐购买了座位上的保险。在此次事件中,她获得了数十万美元的赔偿。

然而,反对者则认为,“座位上保险”实质上是一种商业手段,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具备必要性和价值。“这只是航空公司与第三方合作推销产品增加收入来源 的一个伎俩。”旅行专家李先生表示:“根据统计数据显示, 真正需要使用该服务进行索赔的人非常少见,并且他们能够从其他途径获得更好、更全面 的保障。”

事实确实如此。调查发现,在过去10年里,仅有约0.01%至0.05%的乘客曾申请使用“座位上保险”,其中绝大部分理由都集中于轻微受伤或医疗支出较小 无法报销等问题。同时许多民用航空运输协会也指出:几乎所有机票已经包含基本意外风险责任以及相应补偿措施。

除了争议之外,“座位上保险”的价格也成为关注焦点之一。虽然每份投资金额通常很低(例如100-500元),但如果考虑到整个市场规模和参与人数巨大,那么这项业务的利润空间将是可观的。据统计,在过去几年里,“座位上保险”的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数十亿人民币。

目前,“座位上保险”在全球范围内还没有明确立法和监管标准。一些国家和地区对此表示担忧,并呼吁加强相关政策制定以及合理价格体系建设。“我们需要更严格 的管理来防止滥用、虚假宣传等问题。”消费者权益维护专家赵女士指出:“只有通过完善制度才能真正为乘客提供安心服务。”

尽管如此,由于“座位上保险”仍然处于相对灰色地带并缺少有效监督机构,许多不良商家也看中了其中潜力巨大的商机进行欺诈行为。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 误导消费者购买低价产品后再收取高额增值服务或索要个人信息等敏感数据。

面对这样复杂而具争议性质项目, 消费者应该怎样选择?旅游专家建议:首先要根据自身实际需求评估是否有必要购买;其次,选择知名航空公司提供的正规保险产品;最后,了解清楚所购买服务范围、赔偿条件以及相关细则。

无论是支持者还是反对者,在“座位上保险”问题上都有各自观点。然而我们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在一个高度商业化和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座位上保 险”的出现不仅满足了一部分人群心理安全需求,也为航空公司带来了另外一种盈利模式。未来如何平衡个体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将成为摆在社会面前共同需要思考 和探索的课题。

保险 需要 座位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