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走势:通缩还是通胀,关键在于这个因素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3-11 09:03:0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贸易形势的变化,人们对于中国经济未来走向产生了诸多猜测。其中最为争议的问题就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间的较量,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到底哪一种情况更有可能出现?本文将从政策措施、需求供给以及外部因素等方面分析,并重点讨论一个被广泛认为具有预示能力的因素。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简而言之,当价格普遍上涨并伴随着购买力下降时,则处于通货膨胀状态;相反地,如果物价整体呈现持续下跌趋势且购买力增强,则存在着通货紧缩风险。

那么究竟何种情景才会成为主导?专家表示,在目前阶段看待中国经济时应该保持警惕性,并不要过度追逐表象数据带来虚假安慰感。事实上,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下,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来应对经济衰退风险。其中包括减税降费、扩大内需和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等。

然而,在这些刺激政策背后隐藏着一个关键因素:货币供给与信贷环境。近年来,随着金融科技和数字支付的快速发展以及央行数字货币试点项目的推进,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电子化交易方式。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支付效率和方便性,但也可能导致传统纸币流通量逐渐收缩。

从历史数据看,在过去十年间中国M2(广义货币供应)增长迅猛,并且持续高位运行。尤其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为稳定市场预期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放水”成为各国常用手段之一。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两三年里我国M2增速开始回落,并出现阶段性波动。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将面临通缩压力?专家认为不必过分担心。“守终端”的概念开始被提及。所谓“守终端”,即通过货币政策和监管手段,确保金融资源更多地流向实体经济,而非虚拟资产等领域。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央行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最新公开数据显示,在2020年底我国M2同比增速为10.1%,明显低于市场预期水平。与此同时,人民银行也不断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并且加大了对影子银行、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监管力度。

除了供给侧因素外,需求方面也需要纳入考量范围之内。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以及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房价”问题一直备受关注。“炒房”现象是否会导致通胀风险?专家表示并不存在普遍性回应,“分城施策”或成未来趋势。

从全球角度看待中国经济走势时还必须考虑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贸易摩擦局势令人堪忧,在美中两大经济体之间频繁上演“打压制裁”的剧情。在这种背景下,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的“双循环”发展战略成为了应对外部不确定性的一项重要举措。

总结起来,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争在当今中国经济形势中备受关注。然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内外因素交织影响下,单纯预测未来走向并非易事。“守住金融末梢、引导合理需求”或将是当前阶段最明智的选择。

关键因素 通缩 通胀 中国经济走势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