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贷款,利率新规"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6-13 23:47:00

# 助学贷款,利率新规

## 导语

助学贷款,一纸薄债,牵动万千学子之心,承载无数家庭之梦。它不仅是许多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希望,也是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社会 mobility 的重要举措。然而,近年来,随着助学贷款利率调整,特别是近期利率改革,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质疑声音,引发了人们对这一民生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今日,我们就来全面剖析助学贷款利率新规,探讨其背后的政策考量,并回应社会关切,以期提供一份权威、详实的解读。

## 助学贷款利率新规:背景与意义

时间回到 2015 年 9 月,央行宣布对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调整,执行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相同,并同步调整了包括助学贷款在内的其他各类个人消费贷款利率,由原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 30% 调整为上浮 10%。这是助学贷款利率改革的起点。

这一改革,背景是当时整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在改革之前,我国贷款利率长期实行双轨制,一轨是商业银行贷款利率,遵循“基准利率 + 浮动”的模式;另一轨是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由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直接定价。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大背景下,为统一贷款利率定价机制,监管层决定将政策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与市场化利率逐步接轨。

在此过程中,助学贷款利率也经历了从下调到恢复基准利率上浮的变化。2018 年,监管层将助学贷款利率从基准利率上浮 10% 下调至同期利率,以减轻学生还款负担。但这一调整并未持续太久,2020 年,为落实中央“止降息”的整体货币政策导向,助学贷款利率恢复到基准利率上浮 10%的水平。

今年,央行再次对助学贷款利率进行改革,自 2022 年 8 月 1 日起,助学贷款利率将采用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形成,执行时减点,减点幅度为 90 个基点。以当前一年期 LPR 为 3.7% 为例,减点后助学贷款执行利率为 2.8%。这一利率水平低于此前基准利率上浮 10% 的水平,也低于当前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利率,可以说是一项普惠性的利好政策。

## 聚焦助学贷款利率:新规背后的深意

此次助学贷款利率新规,是监管层在统筹考虑学生还款能力、财政补贴、风险成本等多种因素后作出的决策,体现了国家对学生群体的关怀,也体现了助学贷款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首先,新规降低了学生还款负担。助学贷款的还款主体是学生,其还款能力受到收入水平、就业形势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部分毕业生存在就业难、收入低等问题,还款压力较大。此次利率下调,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还款压力,缓解他们的经济负担,让他们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生活压力,也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政策的温暖。

其次,新规体现了财政补贴的倾斜。助学贷款是一项以财政补贴为支撑的政策性贷款,财政补贴是助学贷款能够持续惠及学生的重要保障。在利率改革之前,财政补贴主要通过贴息方式进行,即财政部门为贷款学生补贴一定比例的利息支出。此次利率改革,则改变了财政补贴的方式,由之前的“间接补贴”变为“直接补贴”。学生可以直接享受更低的利率,而财政部门则直接补贴银行的利差部分。这种方式更加直接、高效,也体现了财政补贴的倾斜和定向支持。

此外,新规有利于降低银行风险。银行在提供助学贷款时,也面临着一定的风险成本。银行需要承担学生贷款的信用风险、资金成本等。在之前的利率定价机制下,银行的风险成本较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积极性,也增加了助学贷款政策实施的难度。新规通过降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银行的风险成本,有利于鼓励银行加大助学贷款的投放力度,从而更好地支持这项民生工程。

## 回应社会关切:助学贷款政策的完善之路

利率新规出台后,社会上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一些人担心利率下调会影响银行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贷款的获取;还有一些人担心利率下调后,财政补贴压力增大,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民生领域的支出。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也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助学贷款是一项政策性贷款,具有较强的公益性。银行在提供助
学贷款时,不仅考虑经济效益,也考虑社会效益。银行通过提供助学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履行了社会责任,提升了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因此,银行在提供助学贷款时,不会简单地考虑利润最大化,而是会统筹考虑经济和社会效益。此次利率下调,在降低学生还款负担的同时,也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成本,总体而言,对银行是利好的。

其次,在财政补贴方面,新规改变了之前的贴息方式,而改为直接补贴,这实际上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贴息方式下,财政部门需要为所有贷款学生补贴利息,而有些学生可能并不需要财政补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政资源的浪费。而新规则直接补贴银行的利差部分,这样可以更加精准、高效地使用财政资金,也避免了资金的浪费。

此外,在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金融教育和信用教育。一些学生在贷款时存在盲目消费、过度借贷等现象,这不仅增加了自身的还款压力,也影响了信用记录。因此,在提供助学贷款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金融知识普及和信用意识教育,引导他们理性消费、合理借贷,提升他们的金融素养和信用意识。

## 助学贷款政策:行稳致远的保障

助学贷款政策的实施,离不开各部门的通力协作和政策保障。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配合,完善相关制度和机制,从而确保助学贷款政策落到实处。

首先,要加强部门协同。助学贷款涉及银保监会、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等多个部门,因此需要加强部门间的协作,统一政策口径,避免政策打架。各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责,明确分工,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助学贷款工作。

其次,要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风险补偿金制度,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风险保障。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风险补偿金制度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保护银行的积极性。风险补偿机制可以考虑引入商业保险、担保机构等多种方式,为银行提供多层次的风险保障,从而促进银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助学贷款工作中来。

此外,要加强对违约行为的惩戒。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各部门可以共享个人信用信息。对于恶意拖欠助学贷款的行为,要及时纳入失信黑名单,并实施联合惩戒,提高违约成本,从而引导学生诚信还款。

## 结语

助学贷款,是一项承载国家关怀、社会责任和学生梦想的民生工程。此次利率新规,体现了国家对学生群体的关怀,也体现了助学贷款政策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未来,助学贷款政策还将不断完善,为更多学子提供支持和保障,助力他们实现人生梦想,也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助学贷款政策的不断完善,这项民生工程将行稳致远,为促进教育公平、社会 mobility 作出更大贡献。

利率 新规 助学贷款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