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困惑:可转债交易低迷的原因何在?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5-05 09:04:13

近期,中国股市中一种被寄予厚望的金融工具——可转债却出现了低迷的情况。这让众多投资者感到困惑和不解,纷纷猜测其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原因。

作为一种结合了债券与权益两个特点的理财产品,可转债曾经备受青睐。然而,在最近几个月里,这类产品明显失去了吸引力,并且成交量大幅下滑。

首先需要注意到一个重要趋势是利率上行对于可转债市场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央行加息周期启动以及货币政策收紧导致整体利率水平走高,使得无风险收益提高。相比之下,在当前环境下购买并持有长期锁定回报、没有增值潜力或只能通过公司业绩好来实现增值潜力才可能发挥价值(即“正股”) 的可转换公司普遍变少;同时由于流通范畴内新品数量逐年攀升,“老鼠仓”的套路也已不能继续实施。这使得可转债的投资吸引力相对下降,无法与其他高风险、高收益金融产品竞争。

其次,市场流动性紧张也是导致可转债交易低迷的原因之一。尤其在今年以来A股整体走势不稳定,并且出现了多次大幅震荡调整时期,市场情绪波动较大。而在此背景下,许多投资者选择回避风险更高的品种并将目光聚焦于流通性更好的标准创业板或主板个股上,在短时间内快速进出以获取利润。这使得可转债成为被冷落和抛售对象。

第三点需要考虑到近年来中国证监会加强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力度所带来影响。“雷曼危机”后全球范围内认识到过分放松管理可能造成极具系统重要性企业(SIFI)经济效应巨大损失;2016年至今美国SEC启动逐步限制OTC合约“伏特案”,欲阻止类似2008-09年间发行空头信用裹挂形式套息及外汇对冲产品的炒作行为,国内监管层也在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防控。这使得可转债等金融工具面临更多限制和规范。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投资者心态发生了变化。过去几年来,中国股市经历了剧烈波动,并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训和警示。尤其是2015年股灾以及近期大盘震荡调整,在某种程度上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与积极性。此前高企不下、甚至出现“暴利”的可转债收益率已逐渐回归合理水平并趋于稳定;而随着政策宽松周期结束、公司困境增长点相继显现,“正股”表现低迷导致直接影响到相关可转换证券价格走势进而成交量缩小。“机构席位集中买卖”,个人购买力无法形成有效撬动效应或抄底操作则使得流通存量锁死状态持续时间拉长。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目前情况看起来较为黯淡,但有专家认为未来仍存在一些改善可能性。首先,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在科技、消费等新兴产业中催生出更多具有成长潜力的公司,这将为可转债市场提供更多投资机会;其次,政府对于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逐渐趋严也能够避免类似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演的风险。

无论如何,在当前形势下,投资者需要保持冷静并深入分析各种因素影响后做出合理判断。同时加强自身风控意识与知识水平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投资者困惑 可转债交易 低迷原因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