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未成年人能闯『这道关』吗?"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6-13 22:54:14

## 贷款,未成年人能闯『这道关』吗?


贷款,本是一件严肃的金融活动,它意味着一份责任,一份义务,也是一份契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未成年人却突破了「年龄」这道防线,踏入了贷款的领域。他们或因缺乏风险意识,或因钻了制度漏洞,让贷款这扇大门在他们的世界里开启,也为他们的人生之路增添了不确定的变数。那么,未成年人贷款现象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其中潜藏着哪些风险?又该如何引导和监管,才能为未成年人筑起一道坚实的金融防线?

### 未成年人贷款现象透视

「当时觉得很好玩,没想到这么容易就贷到了钱。」在东部沿海某市读高中的小宇(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贷款的经历。他是在刷短视频时看到的网贷广告,当时好奇之下就填写了个人信息,很快就有客服联系他,指导他如何操作。

「客服问我要了身份证号、学生证照片,还有家长的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小宇说,「然后让我在手机上安装了几个APP,注册登录之后,就有了额度。」小宇第一次贷款金额有几千元,他用这笔钱买了新款手机和游戏装备。此后,他多次在不同平台贷款,金额逐渐增加,最多的一次达数万元。

小宇的经历并非个例,在记者调查中,有不少未成年人反映,他们也曾尝试过贷款。在网上,有类似的帖子屡见不鲜,如「17岁能贷款吗?」「未成年人怎么贷款?」等。在这些帖子下,往往有大量评论提供「攻略」,指导如何在未成年时贷款。

事实上,贷款在未成年人群体中并不罕见。根据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的《互联网金融未成年人风险报告》,2020年,该平台上18岁以下注册用户超过12万名,其中14至17岁的用户超过8万名。另据一份针对全国3000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在有过贷款行为的大学生中,近30%的人第一次贷款发生在18岁之前。

### 风险与隐患:负债与欺诈并存

未成年人贷款,看似是一笔简单的金融交易,却潜藏着诸多风险与隐患。

首先,贷款可能让未成年人陷入债务危机。未成年人普遍缺乏风险意识和理性消费观念,容易冲动消费,在贷款时往往只考虑借钱消费带来的快乐,而忽视了还款的责任和压力。一旦贷款金额过大,或贷款渠道过多,便有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甚至背负上高额的利息和罚金。

「有些未成年人贷款是为了满足日常消费需求,如购买电子产品、名牌服装等,」东部某市一位法官告诉记者,「他们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往往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不断贷款或借新还旧,最终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其次,贷款可能成为未成年人遭受欺诈的导火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缺乏法律意识和维权能力的特点,诱导他们贷款后实施诈骗。如诱导未成年人开通借贷账户,然后以「刷单返利」「投资理财」等名义骗取本金;或诱导未成年人提供个人信息和账户,然后进行虚假交易,骗取贷款资金。

此外,贷款也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背负债务压力,可能会让未成年人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些未成年人甚至可能为了还债而做出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抢劫等。

### 探寻成因:制度漏洞与家长监护缺位

未成年人贷款现象屡屡发生,其背后原因究竟是什么?

「制度漏洞是未成年人贷款的重要原因之一。」西部某市一位基层派出所民警向记者分析,目前许多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门槛较低,只需提供身份证、手机号等基本信息,即可获得一定额度的贷款。有些平台甚至不要求提供身份证,只需填写个人信息,便可获得小额贷款。

「一些平台为了拓展业务,有意无意地放松了对借贷人的年龄审核,」上述民警说,「尤其是在线申请贷款,很难有效核实借贷人的真实年龄,给了未成年人可乘之机。」

除了制度漏洞,家长监护缺位也是重要原因。不少未成年人反映,他们贷款时使用的手机号、银行卡等都是家长提供的,家长对他们的消费行为也缺乏有效监督。一些家长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关心和教育,导致孩子出现随意消费、盲目攀比等现象。

「我第一次贷款时,用的是妈妈的手机号,」西部某市读初中的小陈(化名)说,「她平时工作很忙,很少管我用手机做什么。我申请贷款时,她也没有收到短信通知,所以我就顺利贷到了钱。」

此外,金融知识普及不足也是一个原因。不少未成年人缺乏金融知识,不了解贷款的风险和后果,在冲动消费和同伴影响下,容易做出冲动的贷款决定。一些未成年人甚至认为贷款是「薅羊毛」,是一种赚钱的手段,从而掉入不法分子的陷阱。

### 综合施策:筑牢金融防线

未成年人贷款现象关乎金融安全,也关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如何引导和保护未成年人,避免他们误入贷款陷阱,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

「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监管,」上述法官建议,「平台应严格落实年龄审核制度,提高贷款门槛,如要求提供动态密码、人脸识别等,最大限度避免未成年人贷款。」

「同时,应加强对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的保护,」该法官补充道,「一些平台过度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为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平台保护个人信息的义务和责任,从源头上堵住漏洞。」

在家庭教育方面,上述民警建议,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金融知识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理性消费,合理使用手机和网络。同时,家长要做好榜样,不能过度消费或盲目攀比,避免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

「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和网络的监督,」该民警说,「如设置手机密码,不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等交给孩子,避免他们轻易获得贷款渠道。」

此外,学校和社会也应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防范教育。学校可将金融知识纳入日常教育中,邀请专业人士讲授金融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同时,通过班会、主题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风险意识,提高防范能力。

社会方面,要加强对互联网金融广告的监管,禁止诱导未成年人贷款的广告宣传。同时,要加大对不法分子的打击力度,严惩利用贷款实施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贷款现象,折射出金融安全和未成年人保护的双重议题,」东部某市一位金融监管部门工作人员说,「要通过综合施策,筑牢金融防线,让贷款这扇大门坚决关在未成年人世界之外。」

贷款,金融安全,未成年人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