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金融安全阀:解析贷款风险分类新规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6-13 23:14:35

**探寻金融安全阀:解析贷款风险分类新规**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命脉,稳健高效的金融体系是国家繁荣发展的重要基石。在金融领域,风险如影随形,有效识别和管控风险是金融机构永恒的主题。其中,贷款风险管理是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稳定和发展。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金融改革不断深化,贷款风险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守住金融安全关口,成为金融机构亟需破解的难题。在此背景下,近期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银监会”)发布《贷款风险分类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对贷款风险分类规则和标准进行了全面修订,这对金融机构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一、贷款风险分类: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工程

贷款风险分类是金融风险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监管机构评估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重要依据。简单来说,贷款风险分类就是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将贷款划分为不同风险等级,以此来衡量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

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就开始探索贷款风险分类体系。1974年,美国银行监管机构制定了第一个统一的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即贷款评级系统(Loan Grading System),随后其他国家也相继建立了各自的贷款风险分类体系。

在中国,贷款风险分类工作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不断完善的过程。2003年,原中国银监会颁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试行)》,这是中国首个贷款风险分类监管规定,对推动商业银行建立贷款风险分类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2017年,原银监会结合中国银行业发展实际,修订发布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引》,进一步明确了贷款风险分类对象、原则、标准和方法。

此次银监会发布的新版《指引》,是在原有版本基础上的全面修订,对贷款风险分类标准和规则进行了优化,体现了金融监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理念。

二、新版《指引》:直击风险管理痛点

新版《指引》的发布,直击当前金融领域风险管理痛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一)明确风险分类对象,突出分类主体责任

新版《指引》明确,贷款风险分类的对象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以下简称“银行机构”)发放的本外币贷款、接受的表外业务担保项下担保承诺以及已销账管理的贷款。同时,强调银行机构应当承担贷款风险分类的主体责任,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和还款能力,及时、准确、全面地进行贷款风险分类。

(二)优化风险分类标准,强化风险识别能力

新版《指引》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贷款风险分类标准。一是明确了特殊 mention 的定义和适用范围,将原“次级”类别中的部分贷款划分为特殊 mention,以加强对潜在风险的识别和管理; 二是细化了非表演贷的标准,强调银行机构应根据借款人实际还款来源和能力,综合判断贷款风险; 三是增加了贷款“逾期90天以上应纳入不良”的规定,以加强对逾期贷款的管控。

(三)完善风险分类方法,注重分类结果应用

新版《指引》在风险分类方法上也有所创新。一是提出银行机构应建立健全贷款风险分类模型体系,并定期进行校准和验证; 二是要求银行机构结合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以加强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管理。

新版《指引》的上述规定,直击当前贷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痛点和难点,为银行机构加强风险管理提供了有力指导。

三、加强风险分类管理:提升金融机构竞争力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和竞争力。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持续增长,贷款风险分类管理也取得积极成效。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9月末,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284.49万亿元,同比增长7.7%。其中,各项贷款149.9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9%,资产质量总体稳定。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中国银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银行业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加大; 二是部分银行机构风险分类意识淡薄,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不足,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三是贷款风险分类标准有待进一步完善,风险分类结果的应用有待加强。

在此背景下,加强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是银行机构应对挑战,提升竞争力的关键。

(一)加强风险分类意识,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银行机构应加强风险分类意识,将风险分类工作作为风险管理的基础工程来抓。一是建立健全风险分类制度体系,明确风险分类职责,强化风险分类意识; 二是加强风险分类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交流等方式,提升风险分类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三是充分利用金融科技,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升风险分类的精准度和时效性。

(二)强化风险分类标准,提升风险识别能力

银行机构应根据新版《指引》要求,优化风险分类标准,提升风险识别能力。一是加强对特殊 mention 贷款的识别和管理,对潜在风险早发现、早处置; 二是细化非表演贷标准,综合考虑借款人还款来源和能力,准确评估贷款风险; 三是严格执行“逾期90天以上应纳入不良”的规定,加强对逾期贷款的管控,防范道德风险。

(三)完善风险分类方法,加强分类结果应用

银行机构应不断完善风险分类方法,并注重风险分类结果的应用。一是建立健全风险分类模型体系,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 二是根据风险分类结果,动态调整贷款损失准备金,加强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管理,确保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充足性和及时性。

四、以风险分类新规为契机,全面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金融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整个金融体系。贷款风险分类新规的出台,为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提供了契机。

(一)银行机构应以风险分类新规为抓手,全面加强风险管理

银行机构应以新版《指引》的发布实施为契机,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工作。一是加强风险分类管理,夯实风险管理基础; 二是强化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加强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三是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提升风险管理的前瞻性,防范化解风险隐患; 四是加强风险处置,建立健全风险处置机制,提高风险处置能力。

(二)监管部门应以风险分类新规为依托,加强对银行机构的监管

监管部门应充分利用风险分类新规,加强对银行机构的监管。一是将风险分类结果作为监管评级、现场检查和行政处罚的重要依据; 二是加强对银行机构风险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对风险分类不准确、不真实的,依法依规进行处罚; 三是加强对银行机构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估,督促银行机构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三)以风险分类新规为契机,全面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

贷款风险分类新规的出台,是金融监管与时俱进、不断完善的体现。银行机构和监管部门应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金融风险管理水平。一是加强风险管理创新,借助金融科技,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二是加强风险管理交流与合作,促进风险管理经验分享,提升风险管理能力; 三是加强风险管理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风险管理意识,营造良好风险管理氛围。

总之,贷款风险分类新规的发布,是金融监管部门积极应对复杂经济形势,守住金融安全关口的重要举措。银行机构应以风险分类新规为抓手,全面加强风险管理,夯实金融安全基础。同时,监管部门应以风险分类新规为依托,加强对银行机构的监管,共同筑牢金融安全防线,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金融安全 新规 贷款风险 风险分类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