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信息被滥用,谨防金融诈骗风险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6-19 22:47:12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生活中越来越多的数据都以数字化形式存在于网络空间之中。而其中最重要且容易遭受攻击的就是个人身份信息。近年来,不法分子利用这些身份信息进行金融诈骗行为屡见不鲜。

在一个炙热夏日午后,在一家咖啡店里坐下喝杯清凉解渴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声音沉稳有力:“您好,请问你是XXX先生吗?”我心头一惊,“对呀,请问哪位?”“我是XX银行客服部门工作人员。”电话那头传来自称为银行职员,并告知我的信用卡账户出现异常情况需要核实并处理。“请提供您姓名、手机号码以及证件号码等相关资料。”

正当我将手伸向口袋取出钱包查看信用卡是否安全时,忽然意识到可能存在风险。立刻挂断了电话,并迅速联系上所属银行确认此事真假。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原来根本没有类似问题!

以上经历令我们深感担忧:我们每天使用手机APP购物、在线支付、社交等操作频率极高;无数次输入密码登录邮箱或者其他平台;甚至还参与过线上投票调查……整个过程其实已经暴露了海量私密信息。

据权威报告显示,2019年度中国电商市场规模达 34.81万亿元;2020 年第三季度国内移动支付用户数量达11.51亿......庞大巨额背后隐藏着更加复杂黑色产业链条: 身份盗窃!因此,如何保护好自己宝贵得像黄金般珍贵得"数字DNA", 将成为摆在所有消费者面前必须直视且认真思考应对之道!

首先, 我们要明确怎样才算是合理有效地保护个人身份隐私?从政策角度看 , 目前《民法典》关注公共租赁住房领域 ,强调依法收集使用他方图片需征求同意 ; 否则构成侵权! 进入百姓日常范围,《反恶性竞争专项治理办法(修订版)》指导广告发布单位(机构) 在未征得主体同意 的情况下 , 不 得 开展 题 材 或 方 式 混乱 和 散布虚 催眠话术 系列 的 宣传 。 此外 , 台湾也推出新授权制度 : 若非 组织 单位 提供 数字 内容 应 具备 授权 文件 才能 发表 对该 图片 判断 评论 !

但单纯靠政策约束显然无济于事 —— 如今早已进入 " 大 数据 " 时间轴 : 任由企业募集 用户 秘密 订单 测试数据 至少两种 高级 黑灰产 特定 渠道 上 白菜价 出售 ! 因此, 必须采取具体可执行方法:

1 . 加强警觉
- 规定回答验证问题不能超标;
- 知慧型群组 查询某公司 是否涉案 ;
- 自设限额 控管 支付方式 ;

2 . 注册递送服务
* 根据邮编 分区配送;
* 发货通知 SMS 功能;

3 . 登记文件存档
使用持续营运系统 ( CRM ) 设计软硬体结合设计项目管理流程;

4 . 储存位置监控
设置 IP 地址权限检验功能;


5 . 行销 / 销售/支援-增值服务
中小企业可以通过CRM产品建立精简数据库 ;
成长期企业则可以选择完整套装配置.

6 ……

总结:

尽管目前社会环境错综复杂肆虐欺诈事件频发造成损失累累,
但只要每个公民都始终牢记注意防范,
同时引起相关政府部门重视给予相应帮助,
再加上科学技术水平提高 ,
我们相信未来能打败幕后黑手。
毕竟:
教育 是 最 优良 投资 !
预祝读者成功洋溢!

风险 金融诈骗 滥用 身份信息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