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激励"双刃剑" 限制性股票回购再引关注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6-17 17:14:00

【深度报道】

股权激励一直是上市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然而,近期一些公司的限制性股票回购事件再次引发关注,股权激励制度的"双刃剑"属性再次凸显。

从激励到束缚,股权激励为何走向两极?

某上市公司最近宣布,将以每股1元的价格回购部分员工持有的限制性股票,引发市场广泛关注。这家公司此前曾实施过多轮股权激励计划,但如今却要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回购部分股票,引发了不少质疑声音。

这并非个案。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又不得不通过回购等方式来处理相关问题,甚至出现了"高送转+回购"的套路,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股权激励从"甜头"变成"苦果"?股权激励制度的"双刃剑"属性如何化解?记者就此展开了深入调查。

一、股权激励从"甜头"到"苦果"

自2006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出台以来,股权激励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不少公司通过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不仅提高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利益共享。

以某知名科技公司为例,自2015年开始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以来,公司业绩持续攀升,市值也不断攀升,员工的获得感也大大提高。这种"甜头"不仅让公司受益,也让员工从中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然而,近年来也出现了不少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出现各种问题,从而不得不通过回购等方式来处理。

某上市公司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该公司于2017年实施了一轮股权激励计划,授予了一批限制性股票。但由于公司业绩未达预期,加之疫情影响,该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导致员工持有的限制性股票亏损严重。最终,该公司决定以每股1元的价格回购部分员工持有的限制性股票。

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近年来,不少上市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后,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类似问题。有的公司为了避免员工亏损过重,主动提前回购;有的公司则被动地进行回购,以免引发纠纷。

甚至出现了一些公司在实施"高送转+回购"的套路,即先实施高比例的送转股,再以低于市场价格的方式回购部分股票,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

二、股权激励的"双刃剑"属性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股权激励从"甜头"变成"苦果"?专家认为,股权激励制度本身存在着"双刃剑"的属性,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潜在风险。

一方面,股权激励可以有效地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实现利益共享,从而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正如前述科技公司的案例所示,股权激励为公司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但另一方面,股权激励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首先,股价波动性大,员工持有的股票价值可能出现大幅波动,从而影响员工的积极性。如果员工持有的股票大幅亏损,他们很可能会失去信心,甚至选择离职。

其次,股权激励计划的设计也存在一定问题。有的公司在设计激励计划时,过于注重短期业绩指标,忽视了长期发展,这可能会导致管理层过度追求短期业绩,损害公司长远利益。

再次,股权激励还可能引发利益输送等问题。有的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存在着选择性激励、内幕交易等问题,这不仅损害了中小股东利益,也可能引发纠纷。

三、如何化解股权激励的"双刃剑"

面对股权激励制度的"双刃剑"属性,专家认为,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以化解其潜在风险,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

首先,需要完善股权激励的法规制度。目前,我国的相关法规还存在一定的漏洞,无法有效规范股权激励行为,监管层应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加强对股权激励的监管力度。

其次,上市公司在设计股权激励计划时,要注重长期价值创造,更多地关注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过于注重短期业绩指标。同时,还要加强内部控制,防范利益输送等问题的发生。

再次,上市公司要充分考虑股价波动对员工的影响,适当调整股权激励方案,如采用限制性股票、股票期权等多样化的激励工具,降低员工持股的风险。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的退出机制,为员工提供合理的退出渠道。

最后,监管层也要加强对股权激励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纠正存在的问题,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股权激励制度虽然存在"双刃剑"的属性,但只要上市公司和监管层共同努力,完善相关制度,加强监管,就一定能够化解其潜在风险,更好地发挥其积极作用,为公司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关注 回购 限制性股票 双刃剑 关键词: 股权激励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