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中的估值方法:摊余成本法与净值法有何区别?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2-03 18:50:13

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日益繁荣和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个人和机构将目光投向了各类投资产品。而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对于如何评估一个项目或者证券的价值往往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这个过程中,摊余成本法与净值法作为两种常见且广泛使用的计算方式备受关注。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讨论具体差异之前必须理解它们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资产。

1. 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法(Amortized Cost Method)主要应用于持有到期收回、固定利率债务工具,并以确定性现金流量结算清偿其负债金额。

2. 净值法:
净值(Net Asset Value, NAV)指基金每份单位所代表所有权益减去负债后剩下部分再除以总份数得出来 的数额

那么究竟这两种方法存在怎样不同呢?以下从核心概念、计算公式、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一、核心概念:

1. 摊余成本法:
摊余成本法的核心思想是将投资工具按购买时支付的价格进行账面上逐步摊销,直至到期收回。这种方法假设持有人不会提前出售或转让该证券,并且预计能够获得所有未来现金流。

2. 净值法:
净值法则主要关注于评估投资标的当前市场价值与其总净资产之间的差异,通过计算基金每份单位所代表 的权益以及负债后剩下部分再除以总份数得出来 的数额

二、计算公式:

1. 摊余成本法:
在使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时,需要首先确定初始投入金额和预期现金流量情况。然后,在每个报告期内根据已实际发生利息收入等因素对原始投资金额进行调整。

例:某机构在2019年初购买了一支票面为1000元、五年期限、固定利率为5%(即50元)的债券,
并打算持有至到期。那么在2020年末报告中它可能披露如下数据
- 原始投资 = 1000 元
- 利息应缴 = 50 元
- 实际支付利息=45元(假设,部分债券的收益税是可以抵扣掉)

则摊余成本法计算公式如下:

摊余成本期初值 + 应缴纳利息 − 已实付利息

2. 净值法:
净值法通常适用于基金、信托和其他集合型投资产品。它通过将标的物所有权减去负债,并按照总份额进行均 分来计算每一份单位所代表的价值。

例:某股票基金在2020年末报告中可能披露以下数据
- 基金总资产 =100,000万元
- 总负债 =10,000万元
(包括应付管理费等)

则根据净值公式我们可以得到该基金每份单位 的价格为90元

三、优缺点对比:

1. 摊余成本法优势:
a) 算法简单直接,易于理解与操作;
b) 在持有至到期且现金流确定性较高时具备可靠性。

缺点:
a) 忽略了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以及未来变化情况;
b) 当发生提前赎回或交易时无能力反映资产的实际价值。

2. 净值法优势:
a) 能够反映投资标的当前市场价格;
b) 适用于多种类型基金和集合型投资产品。

缺点:
a) 需要及时准确地估算总体财务状况,包括所有权益与负债;
b) 对公开市场上不活跃或无交易记录 的证券难以计算其真实价值。

结论:

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选择使用摊余成本法还是净值法取决于具体情境。如果你关注持有至到期且现金流确定性较高的固定收益类工具,则摊余成本法可能更为适用;而对于需考虑市场波动风险并希望了解各个时间点所处位置的基金等可转让证券,则可以采用净值法来评估其价值变化。当然,在实际操作中也可以根据需要将两种方法相互补充运用,从多角度全面分析项目或者证券潜在回报和风险因素,并做出科学、明智的投资决策。

区别 投资 估值方法 摊余成本法 净值法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