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是否可退?揭秘银行理财产品的退款政策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2-07 09:09:59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投资和理财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个人选择将闲置资金投入到各类银行理财产品中。然而,在这些看似安全可靠、收益稳定的理财产品背后,隐藏着一个备受关注但鲜为人知的问题:一旦购买了银行提供的某种特定类型或期限内固定利率回报型(Fixed Rate of Return) 的 理 财 产 品 , 是 否 可 以 随 情 务 返 回 或 提前解除合约?

媒体调查发现,在中国大陆范围内有数千家商业性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在其分支网点销售各式各样不同风险等级与预计收益水平高低差异较大且面向公众开放购买并持续运作相当长时间段甚至几十年以上历史沉淀下来形成规模化经营效应明显之“保底”、“非保本”、“浮动”的 “货币基金”,尤其是其中那些被赋予边际安全性及保底收益特征的产品,其内部存在退款政策。

在此次调查中,本记者采访了多位业界资深人士、银行高管和金融监管机构官员,并对一些知名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搜集并分析相关数据以及与购买过这类理财产品的消费者交流后发现:虽然各家金融机构之间所设立 的 有 关 “ 理 财 商 品 是否 可 退 ” 的 内 部 规 定 存 在 较 大 差 异 ,但 绝 大 数 情况 下 这 类 理 财 商 品 是 不 支 持 提前解除合约或随意返还投资本息给客户的。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在2019年度至今已经登记备案进入市场销售並持續运作达到预定期限结束不再接受认购申请而成为封闭式存续阀值型(Closed-End)固定利率回报型货币基金总数超过500只;其中仅就“可提前赎回”、“支持强制兑付”的具体数量来看则少于20%左右比例。“可随时办理退款”的具体数量更是微乎其微,仅占所有封闭式存续阀值型固定利率回报型货币基金的不到1%。

业内专家表示,银行推出这类“一旦购买即无法提前退出或申请退款”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由于大多数商业银行将投资者所购买的理财产品视为长期稳定来源而非短期流动性工具,在设计合约条款时通常会加入相关限制措施以保证自身运营安全;其次,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如果允许客户随意解除合约并返还本息,则可能导致银行在市场上获得其他较高收益替代品之需求量降低且对整个系统产生重大冲击;此外,并不少见存在某些恶意用户试图通过频繁赎回与再认购等操作来抬高最后成交价格从而损害同类型持有人权益和公平竞争机制问题。

然而,针对那些需要紧急变现、遇到特殊情况或窘境但受限不能做任何处置处理方式只能选择向发售机构提起 “强 卖”、“强制赎回”的客户,某些商业银行并不是完全没有考虑到这类情况。据了解,在个别极端特殊案例中,一部分金融机构在购买时就明确告知投资者所选择的理财产品属于“非流动性工具”,即无法提前退出或申请退款;然而当遇到一些窘境后为防止事态扩大化、维护社会稳定以及保持良好声誉形成积极正面影响 , 他们仍可能酌情接受其 “严重困难 ” 或 “ 特 殊 窘 境 下 的 异 常 提 取 ” 要求。

对此,消费者权益保护专家郭敏表示:“作为普通投资人,我们需要更加注意和谨慎地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并充分了解相关合约条款与规则。尽管有少数金融机构愿意根据特殊原因进行处理,但我还是建议广大投资者要在购买之前详细咨询该产品是否存在退换政策,并将目光放远至整体市场来做出判断。”

总结起来,在当前中国国内范围内多项调查数据显示,金融机构推出的理财产品普遍不支持提前退款或解除合约。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应充分了解相关条款与规则,并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做出明智投资决策。

银行 理财产品 金融机构 退款政策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