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管理新规出台,银行资产质量分类调整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6-13 23:44:30

## 金融风险管理新规出台 银行资产质量分类调整

银行业近期迎来多项新规。

为进一步加强金融风险防控,规范金融机构资产分类管理,提升资产分类标准质量,更好地发挥资产分类对金融风险识别和处置的有效性,监管层对现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相关规定进行修订,于近日发布了《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同时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监管规则》《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损失准备使用监管规则》《问题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监管规则》等三个配套监管规则。

《办法》的出台对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处置有何影响?此次新规有哪些亮点和变化?银行业应如何应对?

**明确统一标准** **强化风险管理**

资产质量是金融机构的生命线,资产分类是风险管理的基石。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是银行业永恒的主题,也是监管的重点。

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经营发展中面临多方面的风险,其中,信用风险是最主要、最基本的风险。而资产分类管理则是识别、衡量和控制信用风险的重要工具,是银行业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我国银行业资产分类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金融环境的变化,现行资产分类监管规则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各金融机构对同一资产在分类标准、分类结果上的差异较大,不利于风险监管;二是资产分类结果的质量有待提升,部分机构存在资产分类“虚假出表”等现象;三是资产分类监管规则有待完善,部分规则已无法适应当前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

在此背景下,《办法》的出台显得尤为重要和及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办法》的发布有利于进一步统一和规范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标准,提高资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从而提升金融机构风险管理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办法》全面修订了现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标准,对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原则、分类方法、分类结果运用等作出了明确规定,对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资产质量管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具体来看,《办法》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和变化:

一是明确统一的资产分类标准。此次《办法》统一了对公、零售金融资产的风险分类标准,并对不同类型资产的风险分类方法进行了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各类资产的风险分类要求,有利于提升资产分类结果的一致性。

二是强化了零售类资产的风险分类要求。针对当前零售类资产规模增长较快、风险防控压力较大的情况,《办法》对零售类资产的风险分类方法进行了优化,进一步细化了零售类资产的风险分类标准,并增加了对零售类资产风险分类结果的监管要求,有利于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零售类资产的风险管理。

三是增加了问题资产的定义和分类标准。为进一步加强问题资产的管理,《办法Multiplier》明确了问题资产的定义,并对问题资产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进行了规范,有利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强问题资产的识别和管理,促进问题资产的及时处置。

四是强化了外部评级在资产分类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资产分类结果的客观性,《办法》明确要求金融机构在资产分类中应当充分参考外部评级结果,并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外部评级结果有效传导和应用的机制,有利于促进外部评级在资产分类中的有效运用。

五是明确了资产分类结果的监管运用。为进一步提高资产分类结果的有效性,《办法》明确了资产分类结果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资本监管、现场检查等方面的监管运用,并要求金融机构建立资产分类结果与风险处置措施挂钩的机制,有利于促进资产分类结果在风险管理中的有效应用。

**细化分类标准** **加强风险监测**

《办法》的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处置提出了更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如何应对?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及时学习和领会《办法》的精神和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处置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切实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一是要充分认识《办法》的重要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充分认识到《办法》出台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执行《办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办法》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不断提升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处置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二是要及时调整资产分类管理体系。银行业金融

机构应根据《办法》的要求,及时调整和完善资产分类管理体系,包括资产分类标准、分类方法、分类流程、分类结果运用等,确保资产分类管理体系与《办法》的要求相适应,切实提升资产分类管理水平。

三是要加强零售类资产的风险管理。针对零售类资产的快速增长和风险防控压力,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加强零售类资产的风险分类管理,优化零售类资产的风险分类标准和方法,加强对零售类资产风险的监测和分析,及时识别和处置风险,切实提升零售类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

四是要建立问题资产的管理机制。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办法》的要求,建立问题资产的管理机制,包括问题资产的识别、分类、管理、处置等,并加强对问题资产的监测和分析,及时采取风险处置措施,促进问题资产的有效处置,降低信用风险。

五是要强化外部评级的应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建立和完善外部评级结果有效传导和应用的机制,充分参考外部评级结果,并结合自身风险管理需要,对外部评级结果进行有效运用,切实提升资产分类管理和风险处置能力。

六是要加强资产分类结果的监管运用。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根据《办法》的要求,建立资产分类结果与风险处置措施挂钩的机制,并加强资产分类结果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资本监管、现场检查等方面的监管运用,切实提升资产分类结果的有效性。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办法》的发布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处置能力,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加强风险处置** **促进稳健发展**

《办法》的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稳健发展有何影响?

业内人士指出,《办法》的发布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和稳健发展,促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有利于提升风险管理能力。通过统一和规范金融资产风险分类标准,提高资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有效性,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进一步强化资产质量管理,提升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从而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

二是有利于促进稳健经营。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加强资产分类管理和风险处置,可以及时识别和处置风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稳健经营,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稳健性。

三是有利于服务实体经济。银行业金融机构通过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处置,可以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是有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通过加强资产分类管理和风险处置,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置风险隐患,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稳定,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指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办法》的发布为契机,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和稳健发展,不断提升风险防控能力,促进银行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此外,为进一步规范金融机构资产分类管理,有效防范金融风险,切实维护金融稳定,监管层还发布了《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进行调整。

《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调整为:贷款五级分类中的关注类、次级类、可疑类贷款分别提1.5%、2.5%、100%的贷款损失准备,并相应计入营业费用。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调整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的资产分类管理,促进商业银行加强风险管理,提升风险抵补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值得注意的是,为确保《办法》和《通知》平稳实施,监管层还对过渡期内的相关监管要求作出了明确安排。过渡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按照《办法》和《通知》的要求,及时调整资产分类管理体系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政策,切实加强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处置,确保《办法》和《通知》的平稳实施。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以《办法》和《通知》的发布为契机,进一步强化资产质量管理和风险处置能力,不断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促进银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风险管理 新规出台 银行资产 质量分类调整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