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贷款增速密码

来源:维思迈财经2024-06-13 23:24:39

【探寻贷款增速密码: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活水”如何释放?】

一笔笔信贷资金的投放,是一股股支撑实体经济的“活水”。近年来,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持续提升,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探寻贷款增速的密码,解读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的成效与路径,对于理解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金融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在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下,银行业贷款增速呈现怎样的态势?信贷投放结构又有何变化?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银行业自身又面临着哪些挑战和机遇?

稳健!贷款增速保持高位,结构优化趋势明显

“银行业贷款增速保持高位,是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具体体现。”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如此评价。

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6万亿元,同比多增4455亿元;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增速比上年末高0.2个百分点。

在整体贷款规模稳健增长的同时,贷款结构也持续优化。一方面,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小微企业贷款、中长期贷款增长较快。2023年一季度,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6.4%,增速比上年末高3.2个百分点;截至2023年一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6.7%,连续26个月保持增长。

另一方面,房地产贷款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在合理区间。2023年一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同比增长-0.7%,降幅比上年末扩大,但住户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8.6%,增速比上年末高1.1个百分点,有效满足了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银行业信贷投放仍然保持了稳健增长,说明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意愿和能力在不断增强。”曾刚表示,银行业通过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0'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探寻贷款增速密码,要从供需两端找答案。

从供给端来看,银行业信贷投放能力持续增强,这是贷款增速保持高位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业也经历了深刻的转型变革,银行业不断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信贷投放能力持续提升。

一是信贷资产在银行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4%,占金融机构各项资产的55.2%,信贷资产在银行资产中的占比不断提高,这为银行业信贷投放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二是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资本充足率是衡量银行业信贷投放能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随着银行业盈利能力不断增强,内源性资本补充能力持续提升,同时银行业通过发行优先股、永续债等方式多元化补充资本,资本充足率保持较高水平。2023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含外国银行分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1.24%、12.25%、15.02%,均高于监管要求,银行业信贷投放能力得到有力保障。

三是银行业资产质量保持稳定,风险抵补能力较强。资产质量是银行业信贷投放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近年来,银行业不良贷款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拨备覆盖率持续提升,风险抵补能力不断增强。2023年一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67%,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6.34%,较上年末上升2.96个百分点,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持续增强。

从需求端来看,企业和居民的信贷需求旺盛,这是贷款增速保持高位的重要推动力。

一是企业信贷需求旺盛。在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环境下,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较为旺盛。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生力军,在稳增长、稳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地实施,小微企业的信贷需求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在稳增长、调结构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破解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取得积极进展,民营企业的信贷需求也持续释放。

二是居民信贷需求较为稳定。在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下,居民的购房信贷需求总体稳定,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居民消费信贷需求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

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旺盛。在稳增长、扩内需的背景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并进,交通、水利、能源等基建领域投资需求旺盛,相应的信贷需求也较为旺盛。

聚焦!银行业如何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当前,银行业贷款增速保持高位,信贷投放结构不断优化,在支持实体经济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然而,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考验。

一是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受国际局势变化、全球疫情蔓延等因素影响,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二是企业融资需求仍待进一步释放。尽管信贷投放结构持续优化,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领域的融资需求仍待进一步释放。例如,小微企业首贷率有待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仍较低,绿色信贷发展不平衡,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有待扩大等。

三是银行业自身风险防控压力较大。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银行业资产质量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特别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对银行业风险防控带来考验。此外,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化,银行业净息差有收窄趋势,如何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能力,提高经营效率,也是银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那么,银行业如何应对挑战,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一是继续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信贷资源继续向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加大对科技创新、乡村振兴、普惠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有效的金融服务。

二是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总量稳健增长的同时,优化信贷结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的融资需求。特别是要加大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业、绿色发展等领域的中长期贷款投放,增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企业长期限、大额度的资金需求。

三是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推动贷款利率持续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四是加强自身风险防控,筑牢风险底线。银行业要树立底线思维,增强风险意识,加强风险防控,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特别是要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变化,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同时,要加强资产负债管理,优化资产负债结构,提高流动性风险防控能力,防范流动性风险。

“展望未来,银行业要继续深化改革,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曾刚表示,银行业应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自身风险防控,筑牢风险底线,实现商业银行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贷款,增速,金融,银行

【声明】维思迈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网站的内容。